标签:书法

时代 (朝代) 代表性 书家 书体 代表作品 风格 备注
商、 西周 甲骨文 1. ①韋、亘、永诸贞人卜文;②旅、大、行诸贞人卜文 ;③黄、泳诸贞人卜文。 ①气格阔大,雄壮卓伟 ;②规矩森然,法度谨严 ;③工稳典雅,布局精到。 笔划以直为主,两端尖细中部略粗 ;纵有列、横无行。
金文 《司母戊鼎铭》; 《戍嗣子鼎铭》 《宰甫卣铭》。 《大盂鼎》 《大克鼎》 《毛公鼎铭》 《虢季子白盘铭》 A :①笔划起收呈尖形,直笔多,似甲骨 ,较肥大 ,字形较大 ,结构取纵势,雄壮浑厚;②笔划粗细变化较大,起收处可见尖形;结构多取纵势,但随字赋形。谨严自然 .气质浑厚朴茂,健峭厚重。 B :①严谨端庄,笔划尖圆并用 ,体势纵长挺拔,结字密致凝练,章法整齐有序,方笔壮伟;呈高华肃穆、瑰奇典丽、端重卓伟的庙堂之气;②字迹特大,结体修长峻拔具端穆之致,书风乃由自然趋于整饬;③ 流溢秀美,笔划工谨厚重,结构密丽庄严,气势雄浑博大 ;④笔划纵向舒展 ,转折处圆劲,注笔划间平行、等分关系 ,结体修长,上密下舒 ,章法散朗,全篇优雅清疏。 《虢季子白盘铭》 论者以为实乃《石鼓文》之滥觞,由此而向小篆递进 ,顺理成章。近代攻篆者多取以为法。
大篆 《仲义父鼎》、《犀伯鱼父鼎》、 笔划、结构和章法上圆熟自如,端严肃穆、气息高浑 ,令人观之如入庙堂、如对至尊的敬畏感,却又有慈霭温婉、如沐春风的亲切感。 西周金文的鼎盛之作,学习大篆的典范。
春秋 战国 大篆 《乔君钲铭》、《陈侯壶》、《陈侯簠》、《伯氏鼎》 西周晚期大篆风格的自然延伸 是西周晚期风格的有效的补充。
金文 《平安君鼎》 《大良造镦》、《高奴权》 可分为东土系、西土系和南土系。此阶段的金文纷繁复杂,但在形式上都趋于笔划的均匀化、结构的合理化。 整体趋于规范化
篆书 《石鼓文》 《诅楚文》 横竖折笔之处,圆中寓方 ,转折处竖画内收而下行时逐步向下舒展。其势风骨嶙峋又楚楚风致。趋于方正丰厚,用笔起止均为藏锋,圆融浑劲,结体促长伸短,匀称适中。 古茂雄秀,冠绝古今 .
李斯 小篆 《泰山刻石》 秦刻石文字笔划整齐划一,转折方圆并用 ,有如曲铁 ,富有弹性;横、纵排布秩序井然,讲究对称、平行,因而结构均匀工稳,比例极为协调。虽然看似有些刻板,而实际上仍是生机盎然。 秦小篆的应用比较广,面貌也有较大的差异,有着广阔的发挥空间。
张芝 草书 《冠军帖》《大观帖》 省减章草点画、波桀 ,成为“今草”,张怀瓘《书断》称他“学崔 (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 ,气脉通于隔行”。 三国魏书家韦 诞称他为“草圣” .
蔡邕 篆书 隶书 《熹平石经》 字体方正,结构谨严 东汉文学家、书 法家字伯喈传世书论有《篆势》、 《笔赋》、《笔论》、《九势》
王升 隶书 《石门颂》 此摩崖书法古拙自然 ,富于变化。每笔起处以毫端逆锋 ,含蓄蕴籍;中间运行遒缓,肃穆敦厚;收笔复以回锋,圆劲流畅。通篇字势挥洒自如,奇趣逸宕 ,素有“隶中草书”之称 杨守敬《平碑记》说:“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 ,六朝疏秀一派皆从此出 ".
三国 皇象 草书 《急就章》 以一形而众相 ,万字皆别;休明章草 ,相众而形一,万字皆同,各造其极。 窦臮《述书赋》说:“广陵休明,朴直古情,难以穷真,非学可成。似龙蠖蛰启,伸盘复行。”
锺繇 楷书 《贺捷表》 小其楷书笔法和结体上带有浓厚的隶书气息 ,风格古朴,小楷体势微扁 ,行间茂密,点画厚重,笔法清劲。 被北宋《宣和书谱》誉为 :备尽法度 ,为正书之祖。锺繇与东汉张芝,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合称为书中四贤;又同王羲之并称锺王。
西晋 卫瓘 草书 《顿首州民帖》 天姿特秀,飘摇乎清风之上,率情运用,不以 为难,较为流便。 伯玉放手流便过索,而法则不如之
索靖 草书 《出师颂》 骨势险峻 ,笔势坚劲,风韵古淡清雅。 索靖则“若山形中裂 ,水势悬流。雪岭孤松,冰河危石,其坚劲则古今不逮” .
陆机 草书 《平复帖》 因年久而笔划起收墨迹脱落,锋芒内敛,显得质朴老辣,在古代章草中具有独特的气质 ;体 势纵长而微侧,末笔多下展 ,有与下字相连的趋势。, 常被看作向今草的过渡形态 .
东晋 王导 草书 《省示帖》、《改朔帖》 笔势雄健 ,气势威武。 唐窦臮《述书赋》评其 :“将以润色前范,遗芳后车,风棱载蓄,高利有余。”
王羲之 行书 《兰亭序》 遒劲苍凉 ,变化莫测,点划清健峻快,结体灵动多姿 ,富有情趣。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 ,正书势巧形密 ,行书遒劲自然。 享有“天下第一行书 "的美誉
草书 《十七帖》 是历来写草书的范本
小楷 《乐毅论》 唐孙过庭《书谱》里评王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
王献之 行楷 《廿九日帖》 以行书的笔意写楷书,以草书的笔意写行书,介于二体之间,却又兼二体之长。随手挥洒, 俯仰适意,触处生妙。 破除古法,增 强点划之间的牵连映带 ,突出节奏的变化,使行草书更具自由发挥的空间,创造了“破体”。
行草 《鸭头丸帖》《中秋帖》 笔势酣畅,圆转生动,痛快淋漓,行笔疾徐有 度,笔断意连,流贯而下,纸短意长 ,
小楷 《玉版十三行》 点划圆润,字势开张,有流光溢彩、逸致翩翩、飘然远举之致,远观如鹤舞九霄,近看如逸士清游,无一丝尘俗之气,令人神清目畅,与其 行草一样,富于风流潇洒的气质。
南北朝 羊欣 隶、行、草书 《笔精帖》 风神较弱者 时谚有云“买 王得羊 ,不失所望”,
王僧虔 隶书 《太子舍人王琰帖》 体势方扁厚朴,用笔沉稳工致,韵意苍劲老到, 恭谨而端丽 梁武帝尝评其书“如王、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 ,奕奕皆有一种风流气骨”。
不详 隶书 《爨龙颜碑》 基本删汰了隶书的笔划形貌 ,但在点划的穿插布置上,仍留有许多隶书的意味,致使结构倾倒欹侧、长短错落,初看似极稚拙 ,而细细品 味,却又含有高古浑朴的妙趣。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辑》中评谓“若轩辕古圣,端冕垂 裳”。
贝义渊 楷书 《萧憺碑》 书风卓伟雄强,体势宽博。 康有为评其字如“长枪大戟”。
不详 楷书 《张猛龙碑》 笔法刚健挺劲、斩钉截铁 ,以方为主,如横、直划的方笔起笔,折处的方棱及三角形的点等;但是通篇看来,并不霸悍 ,而有秀丽俊爽的姿 致。 康有为推“正体变态之宗”,享誉极高,甚至有“北碑之王”的美誉。
隋唐 欧阳询 楷书 《九成宫醴泉铭》 《化度寺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 用笔险劲,结体严密 ,于端庄安雅中寓险绝峻峭之势。兼有南朝书法的婉润和北朝碑刻的遒 劲,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面貌 .四面停均,八面俱备 ;短长合度,粗细折中。 张怀瓘评其书谓:“有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浓之势。风旋电激,掀举若神。”
行书 《卜商帖》、《张翰帖》、《梦奠帖》 用笔特点与其楷书相似,行笔少提按,比较沉稳厚实,而结构方面,却多取侧险之势 ,不像其楷书那么善于调整照应,因而微嫌单调 ,风 格刚健有余而灵动不足。 这与其学书根基本朝、对南朝行草相对淡漠有一定关系。
虞世南 楷书 《孔子庙堂碑》、《破邪论序》 书风雍容典雅,气秀色润。用笔圆转而不失刚健 ,结构舒展而又清雅,有从容大度的君子气 质。外柔内刚 ,笔致圆融冲和而有遒丽之气。 张绅评谓 :“字画之妙,独能与钟、王并驾于数千载之间,使人则之重之,又莫能及之矣。”
行书 《汝南公主墓志》
李阳冰 篆书 《缙云县城隍庙记》《拪先茔记》《李氏三坟记》《般若台铭》 “格峻”、“力猛 "、“功备” ,点划婉转冲融,结构圆劲遒密,确实能传古代篆法的精神。 朱长文将他与张旭、颜真卿并列归于神品。
贺知章 草书 《孝经》 笔法虽稍嫌单一,但纵横奔放,已略脱二王格辙,有狂草意味。 史称“贺监”。草法出于王羲之,“落笔精绝”,“行草相间,时及于怪逸,尤见真率……忽有佳处,人谓其机会与造化争衡,非人工可到”
隋唐 张旭 草书 《肚痛帖》 用笔爽利峻健、变化莫测 ,结构开合纵逸、奔腾驰骤,章法飞动起伏、跌宕摇曳。全篇酣畅淋漓 ,逸态横生,开辟了草书的新境界。 《唐书》记载 :“后人论书,欧虞褚陆,皆有异论,至旭无非短者。文宗时,诏以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怀素 草书 《自叙帖》 《小草千文》 《藏真帖》 《苦筍帖》   《自叙帖》 纵逸奔腾的气势接似张旭 ,但用笔较为规范 ,以中锋圆转为主。而《小草千文》则用笔简淡,结构古朴,全无大草的气息。《藏真帖》笔法沉稳,接近颜真卿的风格。《苦筍帖》笔致流美,接近王羲之一路。可见怀素书风,并非全然依傍张旭,而有不同的取径和变化。 他性情颠逸 ,又好酒 ,故有“醉僧”、“狂僧”之目 .
李邕 行书 《麓山寺碑》《李思训碑》 巧妙化用其楷化、简化特征,为运用于碑版而加以改造 ,增其点划雄浑之致,拓开间架,耸拔右肩 ,使点划如抛砖落地,间架似大力开山,开行书的一种面目,形成鲜明的风格特征。  《麓山寺碑》由于碑石残破,笔画显得颇为含蓄,结构稳重,取势欹侧而能紧密,有端谨之 致。 《宣和书谱》云:“邕初学 ,变右军行法,顿挫起伏,即得其妙,复乃摆脱旧习,笔力一新。 "李阳冰谓之“书中仙手” ,裴休见其碑云:“观北海书,想见其风采。”
颜真卿 行书 《祭侄文稿》、《争座位稿》 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和草书精神 ,兼取时代风行的褚遂良和王羲之书风,于旧法之外,酝酿而成一种天真烂然的新风格。苍茫雄浑,真力弥漫,大气磅礴,刚健豪放,独得纵横奔逸、元气淋漓的阳刚之美。当其率意挥洒时,诡形异状,洒然纷逞,联属飞动,眩耀眼目,震撼心魄。 黄庭坚所评价的那样 :“奄有魏晋隋唐以来风流气骨。”前人推崇这件作品可与《兰亭》比肩,号为“天下第二行书”,不为过誉。
隋唐 楷书 《多宝塔碑》、《大唐中兴颂》、《麻姑仙坛记》、 取褚书风格中厚重宽博的一面 ,增益以篆隶的质朴恢弘,不斤斤于点划的流美华饰,独求气象之高古肃穆。其合作,雄伟卓壮,庄严端悫,雅有庙堂之气 ,精神直逼汉隶周金。其阳刚豪健、巍峨庄严处 ,有如岱岳之俯视众峰,令人 气为之敛,诸家所不及。 明孙鑛称 :“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 ,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掾史家鼻祖。 "
柳公权 楷书 《金刚经》《玄秘塔碑》《送梨帖跋》《蒙诏帖》 将欧书之紧而险、褚书之流而畅、颜书之庄而厚合于一炉,浑融无间,成就一种法度精严、筋骨劲健的书风。《玄秘塔碑》点划轻重得体、遒劲爽健,结构内紧外放、峻峭端严 ,章法疏密合度、驰张入理,通篇看去,骨力清刚而又圆融朗畅,令人神清目健,堪称唐楷后劲 . 苏轼指出其字渊源颜真卿、范仲淹提出“颜筋柳骨”的概念,从此, 与颜真卿并称“颜柳”
褚遂良 楷书 《雁塔圣教序》《行书枯树赋》《孟法师碑》《房玄龄碑》《大字阴符经》 《唐人书评》中把褚遂良的字誉为 “ 字里金生,行间玉润 ,法则温雅 ,美丽多方 ” , 连宋代不以唐书为然的大书画家米芾也用最美的词句称颂他: “ 九奏万舞,鹤鹭充庭,锵玉鸣珰,窈窕合度 ” ,以表明褚的字体结构有着强烈的个性魅力。
孙过庭 楷书草书 《书谱》 他的书法笔势坚劲 ,能够兼融飘逸与沉着婀娜与刚健的不同艺术特点,做到质、妍的统一。孙氏的用笔特点是:点画之内给人以丰满圆转 ,轻重映带,变化无穷的直观印象 唐吕总说他“丹崖绝壑”可谓一语道出精髓。
五代 杨凝式 行草 《韭花帖》 《夏热帖》 《卢鸿草堂十志图跋》 书则信笔游弋,东倒西歪 ,结体运笔全出意外,又能做到顾盼生姿,多变而和谐。
北宋 北宋 蔡襄 楷书 行书 草书 《山居帖》、《扈从帖》、《脚气帖》、《别已经年帖》 《万安帖》《离都帖》 他的书法的最大特征是全面 ,晋唐兼修 ,各体皆能,其才能之全面,法度之丰足,在他之前的书家无人可比。他传世的书迹或楷或行或草 ,都有自己温润婉畅的特色,虽然个性特征不算特别突出,但是一种娟娟清雅的气息 .《离都帖》尽管谈及的是十分悲痛的事情 ,但是笔法、结构仍然十分平和,是他一贯作风的 自然展示 . 苏轼评他:“行书最胜,小楷次之 ,草书又次之,大字又次之,分隶小劣。 "
李建中 真行 《同年帖》 《土母帖》 丰肌清秀、气宇轩朗 字得中,自号岩夫民伯,京兆(今河南西安 )人
苏轼 行书 《黄州寒食诗》 他的书法,化生于二王、鲁公及李北海等,而遗貌取神,不规行矩步,依靠杰出的依靠杰出的天份、丰富的学养和豪放的胸襟,信手挥洒,触处成妙,气质雍容,诚可谓“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执笔采用单钩古法,因而笔法比较特别,横多中锋,竖多侧锋 ,横轻竖重;结构得力于颜真卿、李北海,宽博横扁,右肩耸拔,字势欹侧。整体看来,厚重朴实 ,而机巧暗生,后人评价像老熊当道、百兽畏服,非常传神 . 如果依照唐人对于形式美的标准来衡量,他的笔法和结构过于随意,存在不少问题;但是,按照黄庭坚的看法,其病处正是美处,犹如西施捧心,别有风韵。
黄庭坚 狂草 行楷 《李白忆旧游诗卷》( 他的楷行根源东坡 ,又融铸《瘗鹤铭》,形成独特的辐射式结构和振动笔法;而主要精力则在狂草,结构富于强烈的开合变化 ,用笔强调起倒擒纵的灵活运用,又有意识地引进小草的点法,丰富其笔划,章法穿插错落、节奏鲜明,在狂草的形式上贡献了许多新的创造,形成独 特的个人面目 . 他极力标举“学养”、“胸襟 "、“不俗”和“有韵” ,“随人作计终后人 ,自成一家始逼真。”
米芾 行书 《蜀素帖》 一方面,点划和结构造型非常合理并且丰富,与古典传统若合符节;另一方面,一切形式似乎又都出自他的创造 ,没有任何拘谨、模仿或迟疑的地方。总体看去 ,只觉得随意挥洒而无不如意,酣畅淋漓,成为宋代影响于后世的最 重要的一种风格。 苏轼说“风樯阵马,沉着痛快”。
蔡京 行书 《十八学士图跋》 《节夫贴》《宫使贴》 精工书法 ,尤擅行书,形似米南宫,字势豪健,痛快沉着 .
南宋 张即子 行书 《汪氏报本庵记》《行书待漏院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其下笔简捷凝练,运笔坚实峻健,点画顾盼生情,结字俊秀而骨力遒劲 ,使字字结体生动明快,清爽不落俗套。
朱熹 行、草 《周易系辞本义手稿残卷》《行草 书诗札》《致彦修少府帖》 下笔点画圆润,善用中锋,运转沉着顺畅 ,入笔藏锋隐芒,绝无狂躁之跡;结构稳健典雅,行气连贯,不刻意工整,风格洒脱自然。 朱熹的书法被誉为“汉魏风骨 "及“韵度润逸”。
元代 赵孟頫 行书 楷书 《胆巴碑》、《妙严寺记》、《归去来兮辞》《洛神赋》、 行书深入右军堂奥,风神雅致,潇洒流美,楷书融唐铸晋,既端庄朴实,又流畅婉丽,形成独特的体势 ,获“赵体 "之称。 他的楷书与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欧、颜、柳、赵 ".
杨维桢 章草,隶书 行书 《城南唱和诗册》,《真镜庵募缘疏卷》 粗看东倒西歪、杂乱无章,实际骨力雄健、汪洋恣肆 与陆居仁、钱惟善被称为“元末三高士”
明 明 宋克 行草楷书 《急就章《杜甫壮游诗》》 他能写楷书,成熟的小楷能得锺繇意趣,不涉赵孟頫的藩篱。尤善行草,更精章草。他的章草师法皇象、索靖,用功深至,精熟峻健,较赵孟頫又有进展。他晚年临写的《急就章》笔势峻健而流畅,结构精密而飘逸,波磔尤为险劲有力,很有特色。但他最有成就的还是将狂草、章草与行草相融合的一路风格。章法古雅,功力深湛,又兼性情任侠尚气,书写时把章草的生拗遒劲与狂草的纵横奔逸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获得了奇崛恣意的气势。 解缙评为“如鹏抟九天,须仗扶摇”,的确气质不凡
董其昌 行草 小楷 《画禅室随笔》 《东坡重九日诗》 萧散自然,古雅平和 字玄宰 ,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 ,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敏。
陈献章 行草 《自书诗卷》 古拙奇崛,有书卷气,别开生面, 他的书法在岭南书坛最富有特色,名气也最大。茅龙笔,实为陈氏自制的茅草笔 ,笔锋可长可短、刚健有力 ,适合书写大字。有自己特点的学派 ,史称江门学派
沈粲 草书 《千字文卷》、《重建华亭县治记碑》 行笔圆熟 ,意趣遒逸 与兄沈度同年被成祖召入秘阁,授中书舍人,官至大理寺少卿 ,与其兄齐名,人称“大小学士 "。
清 清 清 王铎 楷书 行草书 行书 草书 《拟山园帖》、《琅华馆真迹帖》 楷书主要渊源是唐 ,特别是颜柳两家,但是不追求结构的工稳,而独取其生拗古拙的一面 ,尤其爱用异体字、古体字以增强作品的历史感,因而气息古朴拗峭。 行书在大幅式上纵横驰骋,创造了独特的形式和意味。其书点划粗者,重似千钧;细者既如游丝,也筋力坚韧;有时用涨墨法,形成浓重的墨块,宛如巨石,得厚重之致。结构茂密雄放,或紧结蹙缩,或开拓纵逸,跌宕多 姿,无不如意 .草书点划与使转兼重,顿挫转折 ,用意精到,因此脉络清晰,但又绝不安排,总能以意驱笔、因字造型,故浓淡枯湿、随手生发,疾迟衄挫、取次相从,大小、欹正、展蹙、依倚、起伏 ,无不能顺势调整,宛如宿构。 倪后瞻说他“以力为主 ,淋漓满志,所谓能解章法者也” .
傅山 楷书 行草 《傅山六言诗轴》 楷书学颜真卿 ,得其厚密朴质;行草受王铎影响,同时深研阁帖 ,易王铎的方折为圆转 ,更加重视点划之间的缠绕盘旋,因而气势更加饱满、风格更加恣肆 .但是他学古不如王铎全面深入 ,创作时又比王铎率意,因而在技巧的丰富和严谨方面有所未逮。 “不信时,但于落笔时先萌一意 ,我要使此何如一势。及成字后 ,与意之结构全乖,亦可知此中天倪,造作不得矣”
顾炎武 行书 《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清史稿》 宽博遒劲、扁平健壮的字体。其书多以中锋用笔,方圆兼用 ,以方为主,转束有利 ,在纵笔浩放、张显自如之中,充分体现了颜体的风骨。
刘墉 行草 《东坡游记》 刘墉的书法,初看圆软滑,若团团棉花 .细审则骨骼分明,内含刚劲。刘墉书法之境界可以“静”、“淡 ”、“清”三字概括,这是他超过常人之处 .有“浓墨宰相”之美称。
翁同龢 行书 《行书四条屏》 用笔比较奇肆率意,结体比较宽博开张。
郑燮 行书 《郑板桥全集》《板桥先生印册》 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 .郑夑的书法揉多种书体于一炉 ,看似歪七扭八,毫无章法,但却有奇肆之气。
傅山 篆隶 小楷 七言联》 重骨力 朴实古拙 长于书画 ,精鉴赏 ,并开清代金石学之源 .
张照 行楷 《宝禊轩诗文集、昭代尺牍小传、书画纪略、国 (清)朝书识、桐阴论画、(自阝)园消夏百一诗注、海上墨林、画传编韵、清画家诗史、清朝书人辑略》 天骨开张 ,气魄浑厚 常为乾隆皇帝代笔 是书“馆阁体 "能手
吴熙载 篆书 《通鉴地理今释稿》《篆书七言联》 端庄、浑厚 飘逸、舒展,柔中带刚,法度严谨 江苏仪征人,包世臣的学生, 但受邓石如和包世臣的束缚太深,未能创造自己的风格
蒲华 草书 草书四条屏 意境高古 ,雅逸潇洒 ,格调极高 浙江嘉兴人携笔砚出游四方,以卖画为生。
纪晓岚 楷书 《楷书八言联》 纪晓岚为清乾隆朝进士出身晚年著有《阅微草堂笔记》 24卷,文字质朴简约,有魏晋之风 《阅微草堂笔记》 24卷是明清笔记小试中较著名的一部 ,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并行享誉文坛。
顾炎武 行书 《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清史稿》 宽博遒劲、扁平健壮的字体。其书多以中锋用笔 ,方圆兼用 ,以方为主 ,转束有利,在纵笔浩放、张显自如之中,充分体现了颜体的风骨。
近代 李叔同 行楷书 《楷书心经》《与刘质平书》 并融书法、佛理为一体 ,形成独特的书法风格。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 李叔同即弘一法师
白蕉 行书 草书 草书毛主席诗词立轴 隽逸潇洒,才情横溢 上海中国画院筹委会委员兼秘书室副主任 ,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会员 ,上海中国画院书画师
吴昌硕 篆书 行草 《临石鼓文》 圆熟精悍,刚柔并济 晚年以篆隶笔法作草书,笔势奔腾,苍劲雄浑,不拘成法。
毛泽东 狂草 《三希堂》 龙蛇飞舞 ,俏俊飘逸,大气磅礴,豪放酣畅 中国当代的书法巨匠 ,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
徐悲鸿 行书 行书中堂 结体漫不经意 ,有种稚拙的儿童体的韵致 书法造诣很高,之所以常常被人忽略,完全是为他的画名所掩
李瑞清 李瑞清 篆书、隶书二屏 致筠盦书札 秀者如妖娆美女,刚者如勇士挥槊 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 ,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
沙孟海 篆书 隶书 行书 楷书 草书 《印学史》、《沙孟海书法集》、《沙孟海真行草书集》、《兰沙馆印式》 落笔恣肆,结字紧凑,墨法沉酣 ,气势雄放。 沙氏学问渊博,识见高明,于语言文字、文史、考古、书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
齐白石 行书 篆书 《行书启札》《篆书横幅》 他成熟的行草书作品,点画老辣不拘细谨,字势欹侧不求平正,挥运开阖之际,给人以极强的力度感。他的篆书,亦游离于正统之外,
潘天寿 行书 隶书 《行草手卷荫山阁看云》 《赠真涛先生七言联》 风格豪迈朴茂,格调极高。尤其是结体布局方面,在现代书坛独树一帜。
于右任 行书 《赠王伯敏扇面》《草书四屏》 尤其是行书,中宫紧促,而结构多变。在一种看上去十分随便不经意的把握之中,获得一种奇绝的、从容大气的效果。 至于于右任自己的草书 ,笔画简单,形态优美。
林散之 草书 《草书横幅》《绝笔生天成佛》 林散之用笔极其讲究,主张 "留、圆、平、重、雅 ",因其涵养深厚,故笔下雅韵欲流 ,他在草书中努力实践这些理念,把他们出神入化地熔于书法创作之中 因其书具有超凡脱俗的境界、深邃隽永的意韵,才能使书界中人对之品赏愈久,得益愈多,感受愈深,认识愈深。
高二适 草书 《草书七言联》《草书题画诗二首》 他巧妙地将章草、今草、狂草熔于一炉,既有高古的品格,又有奔腾跌宕之气势,尤以线条的劲幢、结字的紧密见长。 高二适
当代 启功 启体 《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启功韵语》《启功絮语》《启功赘语》《汉语现象论丛》《论书绝句》等。 优美的韵律和深远的意境,内紧外放的结体,遒劲俊雅的笔画,布局严谨的章法 2000 年文化部为他颁发了“兰亭终身成就奖” ;2002年又颁发了“造型表演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
沈鹏 擅长行草兼及楷、隶书法字体 草书返故里 篆书康乐横幅 书风高古,沉稳、健拔,气清味厚 1988 年起任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 ,现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当代 萧娴 行书 楷书 临《石鼓文》 《石门铭》 《石门颂》 最以大字行楷书胜 ,点画纵横驰骋,外放内敛,大气磅礴。 学书从篆隶入手,取法乎古,以大字行楷为胜,受康有为书法影响极深。
周慧珺 擅楷书 ,尤精行草 节临米芾《蜀素贴》,《鲁迅诗歌选》行书字帖 . 书风豪放,字里行间透露出一股倔强之气 浙江镇海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 ,为当今书坛比较有影响的女书家之一。
启功 启体 《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启功韵语》《启功絮语》《启功赘语》《汉语现象论丛》《论书绝句》《论书札记》《说八股》《启功书画留影册》。 优美的韵律和深远的意境 ,内紧外放的结体,遒劲俊雅的笔画 ,布局严谨的章法 我国当代文化名人,他集诗、书、画和文物鉴赏、学术研究于一身,是享誉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国学大师 ,2000年文化部为他颁发了“兰亭终身成就奖 ";2002年又颁发了“造型表演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
点击折叠
点击展开
常用表 鲁ICP备2022011578号-2
友情链接:是哪天 做题客 计算专家 格式侠 UNICODE字符表 缩写词 牛歌词 在线查询